首页 国外求购 世界品牌 低农残茶叶
茶叶资讯 商务服务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123知道 会员中心
茶叶市场竞争加剧 川茶加快创新求变步伐
2013-04-09        来源:>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早发现茶的国家,而我国茶业的根源在四川。从全国来看,四川的茶叶优势十分明显:一是生产条件好,二是茶叶上市早,三是品质稳定,四是茶园种植面积高居全国第二位。在明前茶采摘结束的时候,记者走访茶叶主产区、主管部门和茶叶企业,感受产业脉动,勾勒发展轨迹。

  4月7日,伴随着清明节气的过去,四川省持续2个多月的明前茶采摘已全部结束。作为品质最优、销量最好、价值最高代名词的明前茶,向来是茶企试探当年行情冷热的“温度计”,而“温度计”显示,今年川茶受初春的旱情、新实施的日趋严格的茶叶农残国标和厉行节约风气导致的高端礼品市场萎靡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的行情如何?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展会为媒 川茶寻求品牌突围

  伴随着春茶的批量上市,一系列旨在打造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系列展会、品鉴会相继展开,从2月初启动的宜宾早茶节开始,全省茶叶主产区都陆续端出了系列营销大餐,如泸州纳溪早茶节、米仓山采茶节、蒙顶山茶品鉴会、峨眉山茶叶节等,努力寻求品牌突围。

  三重压力之下 量价增幅减缓

  清明前夕,一场及时雨结束了四川盆地持续已久的干旱。此前,据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消息,截至3月31日,全省有78个县旱情持续,全省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42%,平均气温偏高3.6℃。而记者采访了解到,四川省茶叶主产区都不同程度遭遇了旱情影响,尤其是川南茶叶产区旱情最为严重。“截至3月下旬,全县春茶单产平均每亩19.3公斤,减产4.2%;农民收益也同比减少9.1%。”高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据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在川茶种植面积提升6.26%的同时,川茶产量4.07万吨,同比仅增5.71%;产值28.53亿元,同比提高14.12%,总体鲜叶的价格提升了8%—10%,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旱情仅是今年川茶面临的第一道考验,3月1日,由农业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开始施行,其中专门对茶叶农残限量做出了更为明确和严格的限制,令一些实力较弱、基础较差而难以达标的茶企出局,同时也推高了整个行业企业的成本,加大了企业寻找市场利润增长点的压力。此时,利润丰厚的高端礼品市场成为各大茶企竞相角力、转移成本压力的最佳战场,然而全国上下掀起的厉行节约之风令高端礼品茶市场持续低迷,加剧了茶业的生存压力。即便是全国顶尖区域茶业品牌西湖龙井,也因以上诸多原因,价格直降三分之一。记者采访发现,在成都市场上,铁观音、普洱等区域顶尖品牌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名优茶大众化 打造新兴增长极

  “今年一季度,高端礼品茶有所下降,但是我们新推出的茶食品和面向大众的红茶等实现了成倍增长。”4月7日,四川叙府茶业公司董事长颜泽文透露,面对市场的变化,公司正极力助推名优茶大众化,通过创新茶叶产品和品类,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拉长茶业产业链等方面规避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以花茶起家的四川花秋茶业则另辟蹊径,将市场拓展目标瞄准日本、欧盟等国际市场。“目前公司建立的桑抹茶生产基地已符合日本、欧盟等相关标准,并与日本最大的桑抹茶生产企业大石茶园株式会社达成合作协议,加大出口规模,打造国际市场新兴增长点。”花秋茶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桑抹茶在日本的市场很大,利润也较为丰厚,这将成为该公司今年增长的新亮点。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三重压力倒逼下,部分川茶企业已采取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等方式寻找市场增长亮点,伴随企业拓展市场的一系列展会和品鉴活动也由此展开。清明前夕及期间,成都天台山景区举办第三届川渝万人游天台春茶采摘节活动,以人气带动销量;作为“2013蒲江采茶节”重要子活动之一的成都新茶展示展销订购活动在文殊坊举行,令不少企业找到了更广的产品销路;雅安市组织市内30多家茶叶名企,“抱团”走进成都,与成都市内100家茶馆“相亲”,并在宽窄巷子设点免费赠饮。今年5月,由省农业厅和省经信委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将拉开帷幕,为川茶拓展市场和提升品牌搭建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回归区域品牌打造

  目前,四川区域品牌的推广处于上升期,无论省上还是地方政府都在极力推动这一工作。比如宜宾春茶要比其他地方的早,近几年,宜宾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推出“宜宾早茶”区域品牌,并在采茶季节开展丰富多彩的采茶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参与,由此成为省内区域品牌的后起之秀,带动了早茶鲜叶的价格上涨,大幅提高了茶农的收入。

  政府的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让四川茶企满意。在2012年浙江大学和中国茶叶研究所进行的评比中,蒙顶山茶的品牌价值为12.72亿元,全国排名第17位,相较排名第一的龙井(54亿元)和排名第二的安溪铁观音(52亿元),相差甚远,省内其他两大区域性品牌宜宾早茶和峨眉山茶则榜上无名。

  一些企业已开始甩开区域性品牌,自创企业品牌。如 “竹叶青”、“叙府龙芽”等,在打造品牌上都较为成功,并带动了两家企业成为我国排名前茅的单个加工企业。尽管如此,在龙井、普洱、铁观音这些强大区域品牌的压力下,这些企业品牌仍显得瘦小而孤单,无论是产值还是带动效应都很有限。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无论各级政府,还是企业,抑或是散户,总体认识都回归到区域品牌的打造上,认为这是川茶出川的最可行也最有效的通道。共识虽然达成,但怎么打造却各有想法。在业界人士和广大茶农、制茶散户看来,由于区域品牌不是哪家企业独享,推广的责任在政府。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则认为应 “合力断金”。“区域品牌的打造是政府、企业和茶农三方的事情。在区域品牌的打造推广上,政府主要负责品牌的申请、监管、进入门槛,并负责平台搭建和对相关企业的贷款、项目支持。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