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外求购 世界品牌 低农残茶叶
茶叶资讯 商务服务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123知道 会员中心
供大于求 永康茶叶店纷纷延长产业链增卖点
2013-04-26        来源:>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茶叶,素被冠以“可再生的黄金”称号。近年来,茶叶以高利润、前景好而吸引各界的投资者,或以资本注入品牌企业,或自创独立品牌,使得茶行业取得快速的发展。这一点,只要消费者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永城茶叶行业的发展的确已处于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境地。面对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茶城”,有人不禁质疑,永康市茶叶市场份额真的有这么大吗?

  近日,记者走访永康市城区部分茶叶店后发现,在市场竞争“红海”频现的情况下,商家叫苦的叫苦,寻觅新营销模式的则使出浑身解数,茶叶市场热闹得仿佛让人感觉永城都快“浸泡”在茶叶缸里了。

  茶叶店遍地开花

  两年前,市民黄先生开起了茶叶店。到如今他的茶叶店生意不温不火,来光顾的都是一些老顾客。黄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茶叶店开得比较早,要是看到现在这样的光景,自己就怎么也不会开!

  什么原因?黄先生认为,永城的茶叶店这几年间的的确确开过头了,大家都觉得有钱赚嘛,所以现在城里头的茶叶店多如牛毛。就拿华溪北路来说,就有十几家,俨然已成茶叶一条街。

  其实华溪北路的情况,只是城区的一个缩影。放眼望去,永城大街小巷或多或少都林立着茶叶店。一些市民调侃,永城过去是洗脚店多于茶叶店,现在却是茶叶店远远多于洗脚店。业内人士透露,其实,茶业店高盈利的不多,更多门店是不温不火甚或亏本经营。尽管近年来茶叶消费人群不断扩大,但短短数年间催生这么多“茶店”,不免让人心生疑虑:茶业市场大干快上,而市场“容量”到底有多少?

  供大于求,竞争变味

  据了解,目前永康市茶叶市场的现状是供大于求。随着茶叶市场的慢慢透明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是在竞争的背后,一部分茶叶店业主经商道德意识单薄,各自为战,甚至相互排斥、相互倾轧,因而走进了竞争的误区。

  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茶叶产品定价随意性较大,所以在茶香四溢的背后,却潜藏着一个巨大的价格黑洞。同一个地方的茶叶,品质相当,经过企业产品命名、包装后,价格却有霄壤之别。许多茶叶身披“茶王”等称号,定价高企。

  土特产公司工作人员徐春才说,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茶叶的等级,完全由茶商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市场的需求开价,这就使得行业茶叶定价一直处于无序角逐之中。“茶行业价格体系混乱,导致许多商家趁着定价难以规范的空当,通过华丽的包装和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甚至利用多数人不懂茶叶知识,因而假冒名茶高价售给消费者,这似乎是茶叶市场失范的‘家常菜’。”

  徐春才说,茶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各个产业链监管还相对薄弱,倘若行业一旦进入恶性竞争的战场,那么茶行业几年的发展功亏一篑,也决非是危言耸听。

  “另外一些茶商的品牌意识和推广意识也都还比较弱,所以,永城的茶商目前还亟待提高‘茶品’。”徐春才直言。

  茶叶会所迎合高端社交需要

  如果你留心永康市的茶叶市场,就会发现,现在不少传统的茶叶门店,正悄然“变脸”而成为高端会所,有和艺术品结合的,有和餐饮结合的……

  22日,记者走进巧君茶庄,这是一家外表看起来与左邻右舍茶庄没什么区别的门店,但走进去一看却别有洞天。只见一楼摆放着各类茶叶,精致典雅的各式茶具静静“躺”在货架上,一阵阵优雅的古筝声丝丝入耳,伴随而来的是扑鼻的茶叶清香。顺着楼梯而上,二楼客厅俨然已成了一个文房四宝俱全的书房,旁边还设有两个古朴秀雅的包间。

  店主黄巧君说,这是她在探索新营销模式上的一个“试点”:将书画与茶叶营销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里很多元素是密切关联的,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分子,爱书画的,大多数都对茶有感情。茶叶消费和艺术品收藏这两类人群有共同属性,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互相挖掘消费诉求,拓展消费市场。”黄巧君如是说。

  “眼下不少茶商开始尝试从单纯的门店模式向会所模式转变。”茗优茶庄店主王林玲说,虽然她是一位入道不久的新手,但面对永康市整个茶叶市场走势,她认为,茶叶店的模式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她还说,城里头茶庄如此之多,要竞争就得避其锋芒,另辟蹊径,走产业链延伸之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喝茶环境的要求更高,希望能有更好的氛围,得到更多的精神愉悦。北方的茶馆模式给了南方茶叶市场一些借鉴,但是南方的茶叶会所又有所不同,更高端,应更凸显商务会谈的功能。”王林玲说,现在茶叶消费者对空间体验感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对饮茶模式有了更高要求,如不少商务人士喜欢把商务洽谈场所放在高端茶叶会所,就是为了让其喝茶的环境来缓冲商务活动的紧张。

  产业链延伸助推增长点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茶叶店以经营茶叶为主,经营品种相对单一。其实不然,眼下永康市多数茶叶店的经营产品不再是单单局限于茶叶这一商品,茶具、茶食品,甚至以茶为主题的工艺品,也齐齐亮相于门店显眼位置。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茶商说,该店一年总营业额,有三成左右是来自销售茶具和工艺品所得,着实为举步维艰的门店打开了一条新路子。

  “把茶文化直接送入千万家户。”这是巧君茶庄新开辟的一个模式。黄巧君说,这一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助推门店的增长点,也为一些市民提供了方便。“只要市民有需要,店里就可派茶艺师为其上门服务。其中包括茶艺表演、泡功夫茶,甚至古筝伴奏,为其营造一个浪漫温馨的茶室文化。”

  有人估计,全国茶叶产值已超千亿,其消费市场“蛋糕”更是巨大,茶叶市场已成为各地的新兴行业。“与那些茶叶市场发达的城市相比,我们还不算饮茶大市,只能算一个年轻的茶叶消费城市,其发展潜力和空间无疑还是很大的。但关键是要有能够敦促自律的行规,这就需要有相关的协会付诸监管。”徐春才说。

  说起茶叶市场的未来,王林玲认为,随着市民对茶文化认知度加深,相信该行业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产业。但要错开竞争,如果一味过度同质竞争,不走差异化经营之路,那么,再好的行业,“钱”景也难以迎来光明。

  面对白热化的竞争,一些茶叶店纷纷推出“泡茶业务”,即派出茶艺师上门为顾客提供茶艺服务。

  卖茶叶捎带卖茶具,这是永城部分茶叶店延伸产业链的主要举措。

  茶叶店推出“茶文化”专柜,已成为商家吸引眼球的一大亮点。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