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外求购 世界品牌 低农残茶叶
茶叶资讯 商务服务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123知道 会员中心
黄石茶叶市场地位缺失 茶产业亟待“复苏”
2013-04-26        来源:>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4月2日,2012年湖北茶叶产业十大“品牌茶、特色名茶、成长型企业、茶业企业家、茶业科技工作者、高级制茶能手”光荣榜发布了,但黄石无一席位。

  “黄石茶”在全省,也曾榜上有名

  “有没有黄石茶?”

  “没有!有武汉、英山、宜昌的,还有台湾的。”

  4月20日,在西塞山大汉口茶市,记者发现,这里销售的大多数是外地茶,只有个别店内有数量有限的阳新龙港的“金竹云峰”茶。

  据调查,黄石市内的茶叶批发部、专柜、茶庄多达上百家。但这些店面经营的茶叶多为外地茶。其中英山茶的市场份额约占60%。

  有史记载,黄石的种茶史早在明、清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黄石地区的茶叶生产开始快速发展。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黄石的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多亩,茶叶生产在全省都有名。

  阳新龙港金竹尖茶场生产制作的金竹云峰茶曾评为省优、部优产品,获得过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中国文化名茶”称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和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阳新县综合农场生产制作的“新塘春”牌龙井茶,曾获全国“陆羽杯”茶评一等奖、湖北省茶叶博览会特等奖。

  大冶灵乡的大王山、殷祖的太婆尖、茗山的大茗山生产制作的茶叶在市场上也很俏销。其中,大冶灵乡镇大王山茶场生产制作的大王山茶还获得过湖北省“鄂茶杯”金奖。

  如今茶园荒芜,品牌逐渐消失

  黄石茶楼越办越多、茶市越搞越活,而茶叶市场却难觅“黄石茶”。

  据最新黄石市统计年鉴称:目前黄石茶叶可采摘面积仅为19800亩。以大冶为例,早在2000年,大冶茶叶面积普查数为4000多亩,现今不过千亩。

  阳新军垦农场原有茶场1000多亩,其生产的“石良山毛尖”茶销售全国各地。后因改种柑橘,面积减少到200多亩,茶场生产的“石良山毛尖”茶也退出了市场。

  由于城区开发,茶地被占用,阳新综合农场的新塘茶叶基地面积不足百亩。茶叶市场上的“新塘春”茶也是寥寥无几。

  品茶师、阳新特产局纪委书记周睿认为,造成“黄石茶”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在工业立市、强市的大环境下,“种茶是副业”成为普遍认识,造成组织化程度不够,生产成本提升,造成茶农厌茶、茶园荒茶。由此,黄石茶叶可能滑向“人种天养”的半野生状态。

D是个知青点,后因集体经营不善,茶场荒芜多年。7年前,该茶场被大冶某矿业公司租赁,茶场才显现出一丝生机。茶场负责人潘朝香说,成本过高、制茶工艺落后,导致该场生产“太和云雾”茶只能内部流通。

  阳新龙港镇金竹尖茶场因为山路不通,人力难召集,每年山顶上的一叶一芽无法采摘,被白白浪费掉,造成茶园荒芜。

  黄石市农业局蔬菜办主任梅再胜说,茶场缺乏营销手段,品牌太杂、套牌销售现象较为普遍,阻碍了茶产业的发展。

  茶产业要发展,需从“副业”变“主业”

  4月2日,湖北省茶叶学会、省茶叶协会、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发布了2012年湖北茶叶产业十大“品牌茶、特色名茶、成长型企业、茶业企业家、茶业科技工作者、高级制茶能手”光荣榜。遗憾的是,黄石竟然无一席位。

  黄石作为工业城市,在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之时,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提上了日程。黄石还要不要发展茶叶产业?回答是肯定的。

  一业内人士解读,目前黄石市区的茶叶消费量以年均10%左右的速率递增,人均年消费量增至约500克。市民对喝茶的兴趣显而易见,茶叶市场前景看好。

  那么,黄石茶叶产业怎样复苏?阳新特产局办公室主任柯贤金认为,农业部门要加强科学规划、确定重点区域、发展当家品种、加快茶园流转、发挥中介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对老茶园升级改造。

  浙江千岛湖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之时,其茶叶产业从“副业”变成“主业”,从“一产”走向“三产”融合。

  那么,“黄石茶”能否按照外销型旅游商品定位?农艺师、军垦农场农业服务中心书记吴平柏认为,可以通过品牌整合,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标志标识、统一包装设计,对外打响一两个品牌,借助游客宣传、推介、销售茶叶,扩大外部影响力。

  而黄坪山林场茶场负责人黄秋生设想是,利用黄坪山林场建设旅游避暑胜地优势,通过茶场的茶叶加工和生产,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模式,让游客在采茶、炒茶、品茶、购茶中怡然而乐。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