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茶不是茶叶品种,类似于大众茶,是一个市场经济上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人民大众大宗消费的茶叶,称之为“大宗茶”。
茶叶是贵州农业主导产业。前些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市场影响和人们高消费观念的影响,茶农茶企往往致力于生产加工名优茶,对大宗茶少有问津,可事实上,大宗茶的开发利用也有很大空间。
效益:
平均每户增收2000元
2013年春茶上市前,贵州各茶企和往年一样,摩拳擦掌,纷纷抢占高端春茶市场。在春茶开采后,市场反应冷淡,茶青价格一降再降。茶企感叹:今年茶叶生意不好做。事实上,茶叶真的难卖吗?
3月28日,当记者来到凤冈县田坝村,初春早晨的烟雨蒙蒙中,辛勤的茶农们早已在茶园里采茶,一位姓周的大姐双手飞快的在茶树上舞动,她采的是一芽三叶,周大姐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茶青,她一个人一天可以采30斤左右,平均一斤8元钱,一天的收入都能达到240元。
“要是采芽茶就没这么轻松了,一颗一颗仔细去采,一天采4斤,按照每斤50元也才200元。”周大姐如是说。
在凤冈峰岩镇小河村,种茶大户余江正在给山下的众一茶厂打电话,“二姐,你们这几天做珠茶吗?我叫工人们采一芽二叶行吗?”余江告诉记者,小河村是个新茶区,往年只有盘云茶业这一个加工厂的时候,春茶生产完,大家就休息了,很少采一芽二叶以上的大宗茶。今年芽茶的行情不好,茶青只卖到50元一斤,众一茶厂在芽茶结束后,继续生产毛峰、高香绿等大宗茶,让余江看到了希望,一斤大宗茶赚1块钱的差价,一天也有好几百斤,这样算下来,一整年平均每亩能增收2000元。
每天几百块的收入不仅弥补了名优茶减少的部分利润,更为余江解决了修枝的问题。往年没有采叶子茶的时候,需要不断的修枝,既花费时间又花费劳力,现在把叶子采掉了,不仅有多余的收入,更节约了部分修剪的费用,一举两得。
茶树全身都是宝,大宗茶对茶农来说,真正可以使茶园里的“叶子”变成了“票子”。
现状:
加工能力不足、利润较低是关键
农民能够春夏秋采茶,只是在茶叶发展相对成熟的茶区。凤冈县茶叶的整体下树率,尽管比前几年提高了不少,但也只有达到40%左右,在一些茶区,茶叶的下树率也只在20%,更不要说加工大宗茶。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大宗茶下树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利润低、劳动力缺乏、产品创新不强等制约着大宗茶生产加工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省投产茶园面积每年以50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增,不少已经投产的茶园逐步走向盛产期,茶叶产量大增。与面积不配的是配套茶叶生产加工的厂房、机器设备增速缓慢。
位于石阡县白沙镇连片茶园已达万余亩,已开始大面积进入了盛产期,目前只有两个加工厂,不要说加工大宗茶,就是名优茶也只能采摘到30%左右。分管茶叶的徐副镇长告诉记者,目前,全镇至少需要建中型加工厂20个,由于产能跟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茶叶“老死在茶树上”。
在贵州大部分新茶区,茶企往往局限于加工高端红茶、绿茶等名优茶,对于大宗茶的开发利用还处于简单的粗加工,导致生产加工利润相对较低。据了解,一市斤名优茶的利润在50至120元之间,一市斤大宗茶的利润仅为5至10元左右,巨大的利润差异使茶农茶企不敢兴趣加工大宗茶。印江县茶业管理局肖楚告诉记者:“利润看得重是很多茶叶企业的共性,再加上管理不善的话可能还要亏损。”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劳动力缺乏,用工成本高也是大宗茶生产量小的原因之一。采茶的季节性较强,劳动强度较高,平时不需要人手,一旦到了采摘旺季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在贵州,大多数产茶县都属于农业县,经济落后,大量劳动力外出,到了采茶季节就会出现用工短缺现象。很多茶企反映:“采摘一市斤名优茶的工资是30元左右,有时还很难请到人手,加工大宗茶的利润更低,采茶工资也就相应更低,请采摘工就难上加难。”
眼睁睁看着大宗茶“老死树上”心里很疼惜。石阡县县茶叶协会秘书长饶登学介绍,2012年全县生产加工名优茶、大宗茶等茶叶1。47万吨,产值5。6亿元,产值、产量已创历史新高,但对于大宗茶的开发利用不容乐观,全县目前至少还有5000吨大宗茶没有采摘下来生产加工。
对策:
加大政策扶持,加强产品研发
“2012年公司生产的毛峰销售了20万斤,”印江自治县绿野茶业公司总经理陈仁杰告诉记者。位于印江县中坝乡的绿野茶业自2011年建厂以来,坚持走大宗茶生产销售路线。大宗茶的茶青价格相对于名优茶要便宜很多,公司流动资金的压力要小的多。
为了开拓大宗茶市场,今年,公司已制定了比去年翻两番的目标。但困扰陈仁杰最大的问题是流动资金短缺,企业在名优茶收购期间已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在名优茶的生产,由于资金回笼慢,造成大宗茶茶青无资金收购的冏境。
“去年生产的2吨50元左右的中档茶不到年底就卖完了。”石阡县夷州贡茶公司总经理王飞叹息着对记者说,王飞做茶已经有10年了,从市场一线反馈的信息告诉他,大宗茶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一些加工企业迷恋高端,但我相信大宗茶才是未来的方向,应该把茶叶产品变成商品,而不是礼品。”鉴于生产能力有限,王飞今年计划生产10万斤大宗茶。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无数对市场有思考的企业,凤冈县黔雨枝茶业总经理任斌认为,今年的春茶市场虽然价格下降了,但是产出率提高了。仅仅局限于高端市场,不利于茶叶的下树率。
大宗茶较低的生产成本也让大宗茶的价格处于合理水平,在春天生产的毛峰、珠茶等大宗茶市场价格都在50元-200元之间不等,适合大众消费,成为老百姓都买得起的“好茶”。
针对当前大多数企业有想法无办法的问题,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嘉民说:“要想提高大宗茶的生产加工能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以政策扶持带动茶农茶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企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树立有赚分分钱的意识,走薄利多销之路。”
出路:
大宗茶的“品牌化”
通过今年高档茶难卖的现象,贵州很多企业未雨绸缪,探索起了大宗茶的“品牌化”之路。贵州贵茶公司生产的绿宝石无疑走出了一条新路。
自4月1日开机以来,贵茶绿宝石目前已生产2万多斤,第一批出口茶叶将于本月底前往海关检验。
去年8月,贵茶公司与德国公司签订300万欧元销售订单以来,该公司就把大宗茶作为加快黔茶转型升级的品牌化来抓。自4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到4月中旬,产量已达2万多斤。
“为了尽快履行销售合同,我们正平稳有序的进行生产,在严格控制茶叶质量的同时,加紧生产进度,争取早日让德国的老百姓喝到贵州的茶”。贵茶公司副总黄勇介绍说,出口德国的茶叶包装已于去年底开发完成,包装袋简洁大方,每一盒装有茶叶10袋,类似普通的袋泡茶包装。不同的是,这一款包装的内袋是用玉米纤维制成,完全天然无污染。
凤冈贵茶3万公斤茶叶出口德国是贵州近年来最大的一次茶叶出口,德国是世界上对进出口食品的安全要求最严厉的国家,贵茶公司在进行谈判时,茶叶样本进行了420多项安全检查。
事实上,纵观我国现有名茶,绝大多数都采用细嫩的芽茶或一芽一叶鲜叶加工而成,其不足之处是幼嫩芽叶的内含有效成分较低,不耐冲泡,极大地降低了茶叶对人体的营养保健价值,再加上卖价昂贵,使得多数茶叶爱好者可望不可及。
绿宝石研制人,贵州茶叶专家牟应书老先生告诉记者,开发一芽多叶茶的名茶初衷,是希望通过从种茶到制茶的技术改革创新,研制出具有产量大又有名茶风格的产品,为广大茶叶爱好者生产出价廉物美的名优茶,从而促进茶产业的更大发展。
贵州贵茶探索的大宗茶“品牌化”之路,无疑为贵州茶叶转型带来新的契机和思考。正如牟应书老先生所言:“大宗茶的开发利用将是贵州茶产业,今后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只有坚持名优茶和大宗茶两条腿走路,贵州茶产业才能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