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外求购 世界品牌 低农残茶叶
茶叶资讯 商务服务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123知道 会员中心
宜春市茶产业发展迅猛 今年茶叶产值有望实现3.1亿
2013-07-05        来源:>宜春新闻网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6.97%,具有得天独厚发展茶产业的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在宜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宜春市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新兴产业。2013年全年有望实现茶叶综合总产值3.1亿元。

    产业规模稳步上升
     日前,宜春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宜春市茶园面积13.95万亩,占全省的11.21%,位居全省第6,产量0.64万吨,占全省的12.3%,位居全省第4。可开采面积11.29万亩,绿色及有机茶园认证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新发展茶园面积9509亩。全市现有50亩以上规模的茶叶基地13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45家,注册的茶叶企业数88家,茶叶品牌数95个。截至目前,宜春春茶生产已基本结束。从统计结果来看,受今春气温偏高影响,今年春茶上市时间比去年提前7-10天,采摘天数比去年延长7天左右,产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茶叶品质有所提高。其中春茶干毛茶产量增加119.43吨,增长3.2%。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宜春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一些新的茶叶生产企业、专业户入驻,带来了茶叶品种改良,种茶科技含量提升,茶叶质量提高,种茶经济效益明显。2012年,绿茶中的名优茶最高价卖到1万元/斤,最低价也有500元/斤,大宗茶最高价500元/斤,最低价200元/斤;红茶中的高档茶最高价3000元/斤,最低价1000元/斤;大宗茶最高价400元/斤,最低价10元/斤。
今年春茶销售价格受政府厉行节约的影响,呈现出名优茶降幅较大,中档茶价格相当,大宗茶略有上升的特点。全年有望实现茶叶综合总产值3.1亿元。

    品牌建设不断提升
     据悉,随着全省“江西绿茶”品牌整合,宜春全市加大了以“铜鼓春韵”、“靖安白茶”为主打品牌的建设与宣传力度。铜鼓县为全省茶叶生产十强县,连续3年被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铜鼓春韵先后获得“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名牌农产品”、“江西十大最受欢迎农产品”、“中茶杯特等奖和国饮杯特等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金奖”等荣誉。
     近几年,靖安白茶也获得多项殊荣。从2006年至今,靖安白茶已30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名茶评比大奖,2009年“靖安白茶”被评为“江西十大名茶”;2010年被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授予“特色产茶县”荣誉称号;2011年“靖安白茶”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2012年上半年,靖安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认证。在2013年全省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铜鼓春韵”和“靖安白茶”又荣获“十大名茶”称号。除此以外,其他县市也在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明月山风景区正在积蓄力量,着力打造“宜春禅茶”品牌。

    政府强力推动 部门积极配合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茶产业发展意见》,促进宜春茶叶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民增收,宜春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市政府每年拿出200万元对该市新建茶园和改造老茶园进行资金扶持,各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市政府还将茶叶产业列入全市“农业产业化三年扩张战”的重要工作内容,将茶叶生产目标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且将茶叶生产纳入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加大了对茶叶生产的考评力度,高位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2013年,全市茶叶产业发展目标是新建规模化、标准化良种茶园1万亩,改造老茶园1万亩,认证绿色茶园面积1万亩,有机茶园0.6万亩,建立良种苗木繁育面积600亩。为了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今年年初,该市就组织各县(市、区)对全市茶叶生产情况开展摸底调查,并进行宣传动员。3月19日上午,市农业局召开了有各县(市、区)农业局分管茶叶生产的领导及经作站长参加的会议,及时传达了省局九江修水会议精神,对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进行全面探讨,进一步强调了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求各地认真领会精神,制订可行的措施,务必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纷纷成立了专业机构,在实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政府的名义出台了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细化到乡、到村、到组,并整合资金,确保完成任务。例如铜鼓县2010年出台了《铜鼓县鼓励茶叶产业发展扶助办法》,去年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有机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整合本县财政资金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大力发展茶产业。樟树市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建茶园的奖励和扶助补助,将农业、林业项目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土地整治相关涉农资金实行捆绑使用,统筹安排向茶叶产业发展倾斜。

    创新发展机制 推出优惠政策

     宜春市依照自身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不断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如新建茶园享有城市建设的土地占补平衡政策等,对内刺激茶农的积极性,对外招商引资,向上争取扶助,多渠汇水,多轮驱动,力推茶叶产业发展。目前几个大型的茶叶基地正在抓紧建设。高安市引进浙江企业,拟在高安市汪家乡官田村和建山镇下坊村建设白茶园4000亩,目前该公司正在注册中,汪家乡官田村已建成1200亩,建山镇下坊村基地正在征山。丰城市引进永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昌老板)在桥东镇发展白茶基地800亩,已完成200亩春栽面积,引进玉华山富硒高山茶叶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拟在丰城市荷湖乡发展茶园面积1000亩。上高县引进九峰园林有限公司(浙江老板)入驻上高发展茶园面积1000亩。
     不过,由于采茶用工季节性强,而茶园大多在山区,区域广、面积大,采茶工严重不足。请工用工难,工价高,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以致良种茶园扩建、厂房改造和设备更新缓慢,严重制约了宜春市茶企业的进步和茶产业的发展。同时,生产技术相对滞后,茶业技术性要求严,尤其是茶叶制作难,与此同时茶叶加工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加工企业规模不大、生产效益不高、带动力不强。相当一部分茶叶加工企业设备简陋,加工环境较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此外,茶文化开发不够。宜春产茶历史源远流长,尤其禅茶文化更具特色,但是茶文化开发力度不够,茶叶品牌知名度不够高,难以形成合力。

    加大扶持力度 扩大基地规模
     下一步宜春将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基地规模。在配合省厅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项目的同时,继续加大市本级新建、改建茶园力度,每年新建标准化茶园1万亩,改造老茶园1万亩,力争到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茶叶总产1万吨,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5万亩。加大基础技术培训推广力度。在技术推广方面,建立完善的市、县、乡三级茶业技术推广网络,健全茶叶技术指导机构,重点产茶县应设立独立的茶叶技术推广机构,按万亩茶园配备1~2名专职茶叶技术推广人员;5万亩以上的产茶大县,应设立茶业管理机构;在重点产茶乡镇配备1名茶业技术专职人员。在培训方面,要加大对茶农的培训力度,整合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等各种培训资源。从2013年起,将茶叶生产、加工技能培训作为重点来抓,造就一大批种茶制茶能手,加大对农村基层技术人员培训的力度,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省内外茶叶专家来宜春市进行指导和培训,一方面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到省外先进地区学习,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指导宜春市茶叶生产、加工、营销,推动茶业迈向优质、高效发展之路。
     此外,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适时开展品牌整合,积极配合“江西绿茶“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宜春市传统特色茶文化品牌,发挥已有的原生态古茶树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铜鼓春韵”、“靖安白茶”、“宜春禅茶”、“丰城绿茶”等区域品牌。在茶礼、茶俗上彰显文化底蕴,挖掘地方茶文化,大力开发旅游观光茶园。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