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春茶上市时,然而今年的茶叶价格并没有给茶农们带来太多惊喜,大多与去年基本持平,有的甚至呈下跌趋势。由于受到反腐政策的影响,以往越贵越好卖的高价茶叶遇冷,诸多上市的新茶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尴尬。
为此,业内人士表示,近两年受到政策的影响,许多茶企在产业结构上做了一些调整,特别是在今年,多家茶企主打百姓消费市场,未来中端茶、百姓茶将成为市场的“主角”。
“卖不出去就会降价”
入春以来,全国各地的新茶纷纷进入市场。
“今年春茶上市的时节比去年提前了十天左右。”茶商张月(化名)介绍,根据往年的规律,新茶一般会在3月下旬上市,但由于去年多了个闰九月,所以今年过年前就入春了,再加上之前几个月并没出现严寒冰雪的天气,茶叶萌芽生长情况良好,致使春茶提前上市了。
张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普通消费者最喜欢的茶叶品种还是传统的龙井、铁观音、日照绿茶等。不过最近几年,白茶、红茶(金骏眉)等品种凭借较好的口感,逐渐受到爱茶人的追捧。而刚上市的翠芽、毛峰、龙井等高端茶叶,时下的售价在每斤500元至600元不等,这个价格与去年大致持平。
张月表示,如今多数茶商保持观望,都持“实在卖不出去再降价”的心态。不过,春茶价格过高也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毕竟“有价无市”,卖不出去也没用。
前几年,只要春茶上市,就会迎来大量客户购买,爱茶之人会把春茶作为一种礼品送给领导或单位福利发放,这样就炒高了春茶的价格。但自从中央严控三公消费以来,春茶销售量急剧下滑。可令人疑惑的是,茶叶价格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对此,张月向记者分析,春茶价格之所以变化不大,主要还是受到产地工人价格上涨等因素。
俗话说,“有茶无人采,金子变树叶”。采茶,绝大多数靠人工,如果不抢天夺时,新叶就会变成老叶,最后成了没有用的大叶子。为此,每到采茶季节,采茶工人就成了香饽饽,而今年格外紧缺。因为采茶是季节性工作,且工作强度大,所以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干,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婶从事这个行业。而为了招到更多的人手,很多茶商在工人待遇上打起了“价格战”,直接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一位茶场经营者给记者算了笔账:招一个采茶工得给介绍人几十块钱的“信息费”;采茶工工资按斤计算,采一斤有80%芽头的鲜叶60元钱。正常来说,手慢一点的采茶工一天能采一斤多,而快一点的能采3斤多。按4斤鲜叶出一斤干茶来算,出一斤干茶就得支付采茶工240元;此外,雇主还要承担采茶工的吃住用和来回路费。住一般都好解决,但吃这一项每天需要10元,来回路费在二三百元;炒茶师傅的工资在1万-2万元/月,再加上管理费用,这些成本能占到茶价的70%。辛苦了一整年,几百块钱一斤的茶,一斤才赚100多元,很多人接受不了。
除了成本的原因,大多数茶商还在持观望态度,不愿意轻易降价。在张月看来,等大量采摘的春茶上市时,价格就会降下来。“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明年春茶价格有可能会回落到理性轨道,毕竟卖不出去就会降价。”张月补充道,“做茶叶生意,风险挺高的,市场行情谁也摸不透。”
高品质茶叶仍看涨
现在,已经有些茶叶绷不住,价格开始出现松动了。以普洱茶为例,业内分析师李易介绍,就目前已经采摘及收购的情况来看,品质较为一般的“小树”普洱茶价格小幅下跌了约10%-20%。而对于即将开始采摘的高品质普洱茶的价格,茶农们也大多不看好。在经历了收购价的连续飙涨之后,今年普洱春茶市场或将迎来近3年来的首次下跌。
事实上,普洱茶进入大众视野不过10余年,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备受欢迎的“可以喝的古董”,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或许正因如此,普洱茶市场一直受到多方的关注。在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的同时,其价格也经历了不少波折。
在经历了2007年的价格大崩盘之后,普洱茶市场经过几年的调整,于2012年左右又开启了一个价格飞涨的时期。李易表示,从2012年起,普洱茶价格每年都保持了20%-30%的增长幅度。
据云南省农业厅的数据,2014年,云南普洱茶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01亿元,增长45%。在国内部分传统名茶价格滑坡、市场低迷的形势下,普洱茶平均单价达每公斤88.6元,上涨23%。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对外抛货的散户不断增多,持续低迷的市场行情也让茶叶市场库存压力巨大。目前,普洱茶正处在一个产能过剩、库存整体偏高的饱和状态。“再过两三年,市面上的‘十年陈茶’会非常多,新茶与陈茶间将迎来激烈的竞争。”张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尽管市场并不景气,但是一些茶叶经销商对普洱茶的市场前景还是保持乐观的态度。张月指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饮品的健康属性愈加关注。另外,普洱茶的口感独特,消费者忠诚度比较高,不会轻易改换口味。所以普洱茶仍有着很好的消费基础,整体市场依然会不断扩大。“如今市场只是回归理性,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张月看来,趋于平稳的市场会逐渐挤掉因投机炒作而产生的市场泡沫,真正用心提高品质的企业才会最终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此外,虽然整体价格看跌,但在细分市场上,不同质量的普洱茶却有着不同的待遇。“现在消费者已经是‘越喝越明白’了,现在的情况是,品质普通的大众茶叶,或许价格再降一些也很难卖出去;而真正品质好的茶叶,如一些历史悠久的‘山头’茶,价格大概还会上涨”。
对于如何提高品质,业内人士认为,茶农应积极保护好茶业产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化肥的使用,推广无污染的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不能进行过度的采摘,以保证茶叶品质。对于经销商来说,要做一个长期培养的计划,注重引导,将真正有文化内涵,并且质量上乘、口味纯正的普洱茶介绍给广大消费者。
盈利减少倒逼转型
当然,对于大多数茶商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直面茶叶降价带来的利益损失。
3月24日,金坛市薛埠镇绿缘茶业合作社炒出今年第一锅新茶。“清明以前采摘的是一芽一叶的鲜叶,制作的是‘金坛雀舌’,每斤售价700元。”合作社负责人杨玉芳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价格比早些年要便宜不少。四五年前,3月下旬上市的金坛雀舌每斤能卖到1500元甚至更高。那几年,明前茶的主要客户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前年起,公款消费明显减少,去年几乎没有了,连企业买得也少了,价格就下来了。
对于茶叶价格走低,张月的朋友老杨也深有同感。他包了一块400亩的地专种白茶,打算3月26日开始采摘新芽,定下的今年茶叶价格是每斤800至1000元。“这个价格已经比前几年便宜很多了”。
前几年,白茶行业的暴利让老杨做起了茶叶生意。他记得,几年前他的白茶卖到每斤1800元,这价格还不算高的,因为他的茶叶没有商标;周边那些有商标、知名度比较高的白茶能卖到每斤五六千元。“那几年,白茶简直就是暴利行业。不过,今年那些大牌子的白茶最高价格每斤也不会超过3000元,过了清明最多只能卖到2000元了”。
“茶叶消费终究回归理性,消费者最终选择的还是上乘的质量和实惠的价格。”为了应对茶叶价格的下跌,许多茶商也开始了转型之路,去包装化就是第一步。张月告诉记者,随着四风建设和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强,公务用茶面临着重大挑战,茶叶也进入消费的一个新长态。“天价茶”、“高端茶”、“豪华包装”逐步走向没落。因此,茶产业面临着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口。
“我们对今年的产品重新作了定位,以往我们总是以包装来吸引顾客,每年都想着法把茶叶包装得很漂亮,但今年,不仅有‘高大上’的精品茶叶,更推出了‘接地气’的茶叶,不同档次、不同价格,能满足各方面的消费需求。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我们还开发了不少新品种。”
对于茶价下降茶商可能面临的收益减少,业内人士建议,清明以前可以适当采摘一些,但更多的鲜叶应该留在清明以后采摘,那时候茶树上普遍是一芽二叶,采摘省时省力,产量也比清明前的单芽或一芽一叶高得多,如果炒制技术高,这种鲜叶制成的茶叶每斤也能卖到三四百元,茶农收入不会减少,反而能提高。
张月则表示,前几年受进口英国红茶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开始饮用红茶。苏州碧螺春、无锡太湖翠芽和宜兴的一些茶场原本以绿茶驰名,近年来也开始生产红茶,不仅销路不错,而且因为红茶对鲜叶标准低一点,成本也降了很多。一些有眼光的茶农还开始涉足青茶(乌龙茶)和黑茶,因为制作这些茶叶的原料可以机械化采摘,采摘成本远低于传统绿茶。“日本的茶叶90%是机器采收的,制成的抹茶汤色碧绿,口感也不错,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公司现在也开始大规模销售乌龙茶,乌龙茶也是大众都可以接受的茶类,我本人就很喜欢”。
茶产业也要“互联网+”
说到转型,“互联网+”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茶产业也不例外。茶商在“互联网+”大趋势下的客户服务,比拼的不止是产品与渠道,更是考验背后的资源,即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供应链资源的大比拼。张月也在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目前正准备开一个微信公众号做个小尝试。在张月看来,通过互联网可以加深与老顾客的交流,便于老顾客直接网上购买,此外,也能更快更广地拓展新客户。
然而,大多数传统茶企的代表认为,传统企业依然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互联网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往线下走,比如茶品体验、售后服务这样的功能服务,必须要靠线下门店来解决。而流行已久的春茶宴就需要依托线下资源来实现。通过让顾客品尝各式以茶叶制作的菜肴,加深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且通过这样的用户体验,宣传自身品牌,吸引回头客。
业内人士分析,互联网销售模式决定了其用户分散较广,线下扩张成本巨大。而传统茶企要做的是在互联网条件下,重新发掘线下渠道的新价值。
随着线上“引流”成本、竞争者的剧增,纯粹的电商效率已经出现降低趋势;线下渠道则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战斗力。电商与传统茶企会往中间靠,当两个模式的成本和效率接近时,就形成了一个平衡,电商最终占比的极限或许是20%。最终,消费者不会再严格界定线上还是线下,茶友只会选择自己方便、喜欢的方式来购买茶叶,而这要求所有品牌最终实现线上线下同价。
第一茶叶网运营总监刘龙介绍说,O2O商业模式不仅仅是单个优势资源的提升,而是将各种优势资源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构建一个复合式大平台,可以让加盟的商户充分体验和利用到各种便捷和优势渠道资源,从而实现快速拉动销售,品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