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外求购 世界品牌 低农残茶叶
茶叶资讯 商务服务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123知道 会员中心
关于如何科学防治茶网蝽的几点思考
2015-06-24        

   近期由于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闷热潮湿的天气使一种叫“茶网蝽”的虫卵开始孵化孳生并迅速蔓延,严重影响龙凤镇1.39万亩茶叶的质量和茶农的经济收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会议,成立“茶网蝽”防治工作专班,组成工作组到茶叶种植村入户宣传,召开现场会,发放宣传资料,培训技术员加强防疫,使“茶网蝽”虫害群防群治工作不留死角。

   据镇农办负责人介绍,“茶网蝽”是一种迁飞型虫害,一旦发生,会迅速传播蔓延,达到茶园毁灭性伤害。在此提醒广大茶农,“茶网蝽”虫害需群防群治,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笔者从事茶叶研究多年,现就茶网蝽的形态识别、发生规律、趋势预测、防治方法等介绍如下,供有关部门和广大茶农借鉴参考。

一、茶网蝽属于半翅目网蝽科。又名茶网蝽象,别名茶军配虫、白纱娘、茶脊冠网蝽。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陕西、云南、广东等茶区。危害茶和油茶。具有易繁殖、易扩散、易爆发、天敌少等危险性。成虫、若虫均可为害,刺吸茶树嫩梢、芽叶、甚至茶果的汁液。群集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进行为害,后期多数种群转移到中上部进行危害。受害叶片背面有大量黑色胶质排泄物,叶片正面出现许多白色细小斑点,远看叶片灰白。茶树受害后芽叶萌发率降低,且芽叶细小,萌发缓慢,树势衰退,甚至大量落叶,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减产减收或无茶可采。

二、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代。以卵在茶丛下部叶片背面主脉及两侧组织内越冬,低山茶园也有以成虫越冬的。越冬卵于次年4月上中旬到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进入若虫发生盛期,5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成虫发生期(5月中下旬进入发生盛期)。第二代卵期在5月下旬至9月下旬。8月中旬进入若虫盛发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发生期。全年以第一代发生整齐且集中,发生初、盛、末期明显,且虫口密度大,常为第二代的3—4倍,危害严重。茶丛枝叶茂密,利于成虫栖息产卵,虫口一般发生较多。稀疏或疏枝的茶园,则普遍发生较少,叶片薄嫩的品种受害一般较重。天气温和干燥,发生严重。一般若虫发生盛期气温均在21-23℃,相对湿度75%-80%的气候条件下。反之,气温高、湿度大,则发生轻。

三、形态识别:成虫体长3-4毫米,暗褐色。前胸发达,背板向前突出盖住头部,翅膜质透明,翅长超过体长约一倍,前胸背面和翅面布满网状花纹,翅中间有2条褐色斜斑纹。卵长椭圆形,乳白色,一端稍弯曲,末端呈口袋状。初孵若虫乳白色,半透明,而后渐变暗绿色直至黑褐色,体长约2毫米,腹部两侧及背中部有刺状突起。

四、趋势预测:茶网蝽成虫飞翔力弱,危害范围逐步扩大,一般不会迁飞危害。在空气强烈流动时会主动起飞借助气流飘向空中,随气流任意扩散,如大量掉落在其他茶园或茶树生长区域,形成新的生长繁殖基地,经过一个繁殖周期,又以同样方式继续向外扩散繁殖。扩散速度约为每年30km左右。资料表明,2005年前后四川省宣汉县、万源市发生茶网蝽危害,2011年前后传入陕西镇巴县茶区,2013年传入紫阳县,因防控处置有效,目前未向其他区域扩散。

五、防控意见:

   1、虫情调查。注意要查清各类茶园的越冬卵与密度。在茶丛中下部各取200张叶片,分别沿中脉撕裂,用放大镜检查有无白色卵粒,统计有卵百分率,有卵叶数达20%以上,即可发生成灾。春茶通过野外定点观察或饲养观察,掌握第一代若虫盛孵期,及时喷药防治。

  2、科学防治。若虫群集性强,抗药力弱,第一代发生整齐。因此,应重点抓住第一代若虫发生期喷药防治。根据GB2763-2014的规定,建议采用除虫脲、氯氰菊脂和高效氯氰菊脂,联苯菊酯、吡虫啉等农药。叶片背面喷施,用药量每亩60kg最佳。同一品种农药连续使用不超过2次。第一次防治后,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防治。

  衰老茶园可进行深修剪、重修剪、台刈,剪除的枝叶应集中暴晒或烧毁,不宜外运扩散。茶网蝽成虫畏光,生活力弱,不善飞翔,多静伏于叶背或爬行于枝叶间。

  3、冬季清园:秋冬季节茶园修剪、施肥结束后,用石硫合剂封园。

  4、注意事项:

  (1)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最佳防治时期。此时,春茶生产基本结束,若虫开始进入发生盛期。

  (2)鲜叶采摘季节,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执行。

  (3)注意施药时人、畜、禽安全,防止污染水源。保护茶网蝽天敌军配盲蝽。

  (4)茶网蝽不属于检疫性害虫。防治时,宜“统防统治,联防联治。”

  (5)严格执行《茶树种苗》国家标准(GB11767-2003)。该标准对于采穗园,采穗质量、苗木质量,包装运输等均有明确规定。防止病虫传播。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