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质监局启动了多元化、全过程的质量提升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宣贯、帮扶指导、严厉整治等手段,全市珠茶的质量提升明显,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82家精制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减少到71家,其中获证和通过QS现场审核51家。通过实施“行医治病”等措施,珠茶产品质量合格率从2011年的57%提升至2013年的97%,有效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主动出诊,洞悉行业病灶。”2012年底组织分片包干对全市珠茶加工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查,通过细致的把脉问诊,找出影响珠茶行业健康发展的“病因”。一是生产条件简陋。许多珠茶企业没有建设标准厂房,设备陈旧、环境简陋。二是员工素质偏低。不少企业员工以家族亲属为主,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缺乏,法律、法规了解少,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生产加工随意性、主观性大,有的还出现一些违法生产现象。三是管理水平落后。至2012年底,82家珠茶加工企业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仅有14家,且多为自营出口企业。
“行医用药”,强健企业内质。先后组织10次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加强政策宣导,提高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举办了嵊州市首批“(初)中级评茶员”、理化检验员培训班,对120余名珠茶检验员、评审员开展了绿茶标准、绿茶加工、审评、包装、标签等知识培训,同步建立企业化验员实践基地,免费为企业培训52人。通过上门指导,协助企业科学规划生产工艺流程、添置生产检测设备,改善生产环境条件、健全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编制生产作业指导书,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一年以来,累计出动服务人员600余人次,勘察珠茶企业71家,其中指导办理食品生产许可51家。
“精心手术”,消除质量隐患。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面上抽检与重点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检测密度和强度。今年二、三季度,共抽检珠茶生产企业65家,抽检成品珠茶94批次,合格率为97%。四季度,计划抽检珠茶50批次,针对性地开展农残、铅、灰分等风险监测。以四个基层站所为基点,整合力量对辖区内的珠茶企业实行“网格”监管,做到“定人、定责、定企业”,实现全员、全方位监管。共出动545人次,巡查企业221家次,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76起。结合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食品质量安全百日大整治、“强网清源”行动,重点对珠茶企业开展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