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星巴克在美国的大本营遭受重创,星巴克这头吸金奶牛遭遇了长达两年的利润下滑。但是星巴克方面确认中国市场的发展持续走高,业绩“名列前茅”。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华南区的门店数约70家,去年新店的增长率约为20%,并计划在2015年之前,发展到1500家。相比之下,星巴克为节省开支,两年来一直努力地关闭欧美等地不景气市场的900家店。可以说,从星巴克改变标志的那一刻开始,它就满怀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并将销售的触角延伸到各大商场、便利店等其他领域了。
不可否认,虽然这里是有着几千年喝茶习惯与历史的中国,还是有一大部分崇尚小资的白领与学生等咖啡爱好者们在豢养着这条绿色美人鱼。他们一直都是星巴克的粉丝与追随者,特别是在国内几个一线城市中,即便遇到星巴克咖啡涨价,仍然会在骂骂咧咧之后屁颠地又去排队购买。究其根源,星巴克注重产品,独特的营销手段以及人性化的温馨服务,使其迅速成为城市生活的象征,甚至上升成为一种文化,深受城市人的各种追捧。在这一大批消费者的宠爱下,星巴克在中国卖茶叶,无疑高涨了底气,挺直了腰杆。
星巴克取悦中国消费者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内需市场就像一只肥羊,被各个强国觊觎,伺机吞食。传统意义上讲,中国并不是一个咖啡消费大国,但是绝对是消费任何商品的大国。
对于此,星巴克的目光如炬。我们也都能看出这是一种本土化的营销手段,这也意味着这家全球顶尖咖啡商开始用本土茶饮来取悦中国消费者。中国如今成了星巴克除美国以外的第二个本土市场。可以看到,国人对星巴克的供养以及星巴克对中国人的取悦,让星巴克在中国卖茶成为一件惺惺相惜,两厢情愿的好事,同时暂时与巨头雀巢并行不悖,不管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好处多过坏处的。
目前来看,星巴克请中国人喝茶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了,不管是新标志还是新的多方位全球消费品牌战略,这样的转变究竟需要多久的时间让中国消费者习惯咖啡连锁之外的星巴克,然后为之买单才是星巴克目前最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中国茶的悲哀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茶祖宗”,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走出国门这一步上,却一直举步维艰,只能眼睁睁地被星巴克这个“洋玩意”给本土化。业内听到李记谷庄即将在日本东京银座开第二家茶叶分店的消息,对于这个勇敢在日本与当地茶业竞争10年之久的国内品牌来说,是一个身先士卒,鼓舞人心的消息,但也能看出虽然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海外市场却无中国品牌深耕细作的事实。星巴克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化是不断交融与演进的。中国完全有着将国外茶叶本土化的能力,只是在中国没有几个像模像样,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中国茶在世界上缺乏影响力和美誉度,文化附加值低,导致价格低廉,产、收比例颠倒。有句无可奈何的话,“好茶留给自己喝”,完全是因为在国际上卖不到好价钱。个中缘由,相当复杂。
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进一步对此提高重视,规范茶行业并增加监管,远离农药残留丑闻,严管茶叶出口质量,扶持茶企,并加强中国茶文化的宣传,打造出几个有星巴克一般影响力的茶品牌国际连锁店,相信即便在美国人强势的民族心态下,也能按照山姆大叔们的习惯,将咱们的茶卖得风生水起。当然,过程是非常艰难的。